双强协同!浙大科技园携手天姥实验室,天姥好项目路演点燃创新火种!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数:42

为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7月11日,天姥实验室联合浙大科技园开展的天姥好项目路演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研究院、西安交大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3个优质项目参与,聚焦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两大前沿领域,为新昌的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丽英简要介绍了新昌的科技创新工作。她表示,要持续打响“天姥好项目”科技成果路演活动品牌,助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将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势能和发展动能,持续地为新昌县推荐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有高校的智力支撑、企业的实践沃土和政府的全力护航,新昌的科技创新工作一定会蒸蒸日上。


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何俏军介绍了本次活动背景及组织情况。他表示,为建立高效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通道,天姥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天姥好项目”路演品牌。旨在搭建“技术供给端—资本赋能端—产业需求端”的三角协同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学研协同”的模式,促成更多项目在新昌实现“技术落地—产能建设—市场拓展”的全周期发展。


浙大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浙大科技园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褚如辉在致辞中表示,浙大科技园与天姥实验室共建天姥概念验证与产业孵化中心,加速推进“人才项目一体化”产业孵化。立足新昌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本次路演的13个项目均与新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有望与本地产业链企业形成合作对接。浙大科技园也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新昌导入更多核心资源与成果,助力打造县域创新典范。


多个项目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围绕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方向展开。浙江大学教授、浙大低温所副所长、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斌团队带来的高精度两相流流量计开发项目,填补了现行流量计无法准确测量大空泡率两相流流量,国际尚无直接准确测量的流量计及标定装置的空白,研发出了高精度LNG两相流在线监测及测量装备,融合电容层析成像与科里奥利力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气相含量0 -100%全覆盖,为新能源、航空航天以及化工领域的制备、储运、应用和贸易结算等关键环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动科院杨明英院长团队带来了一款针对宠物皮肤伤口护理修复药物的研发项目,团队以中兽医“祛腐生肌、调和气血”理论为指导,利用蚕丝蛋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可加工性,运用微纳米加工技术,成功制备了蚕丝蛋白基水凝胶、纳米纤维及小分子肽等多种材料。进而开发了新一代宠物用蚕丝蛋白伤口修复产品线,涵盖敷料、喷雾与乳膏三大品类。该系列产品旨在解决宠物(犬、猫等)伤口愈合缓慢、易感染、护理难度大等核心痛点,突破当前市场相关产品功能性不足、使用风险高等局限,提供了更安全、高效、便捷的全面护理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领域同样亮点十足,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一璋博士团队展示了一款高功率蓝光半导体激光器,对比传统高功率连续激光器,该产品在铜、金、铝等高反有色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了工艺的颠覆性突破。真正实现了有色金属无飞溅,零缺陷“智造”,在热交换领域实现了90%能耗降低。在研的下一代超亮蓝激光将带来全行业颠覆级应用,在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领域的高端应用打破国外禁运,实现国产替代。


此次路演活动不仅是项目展示的舞台,更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活动期间,项目团队与新昌当地企业、投资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对接洽谈,就技术合作、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事宜展开探讨。不少企业表示,这些优质项目与自身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推动合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