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企业热血“归巢”,妙语破译科创孵化的“成功密码”

发布时间:2025-03-27 阅读数:193

3月26日,在西溪路525号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场汇聚科创精英的毕业企业座谈会如期举行,每日互动、目乐医疗等一批明星毕业企业重返科创热土。


既有扎根医疗科技、数据智能的领军者,也有深耕新能源、智慧城市的新锐力量,来自各个领域的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对于企业家们来说,这是一场欢聚,与曾经的“邻居”共话发展,重温“梦开始的地方”。对浙大科技园而言,此次会议既是借第三方视角全面审视自身发展的契机,也是通过评价精准优化运营效能的关键机遇。


1743126922383048.jpg



发现篇:获取优质源头项目



求是创新的“科学基因”早已融入到浙大科技园的发展血脉之中,源头创新正是浙江大学与杭州培育新物种企业、推动科技与产业“两融创新”的解题思路。


火爆2025的“杭州六小龙”之中,有3家公司创始人都毕业于浙江大学。浙江由由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建在座谈会上表示:“当年我还是一名浙大学生,经常骑车路过浙大科技园,看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牌子,让我对企业家有了很多向往,也想努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以陈建为代表的浙大师生走出玉泉校区,步行10多分钟便可到达浙大科技园。抱着崇高的情怀,带着创业的种子,来到这里,能够轻松找到概念落地、项目萌芽的“科创龙巢”,开启最初的创新创业探索之旅。


对于浙大科技园来说,“发现”就是全生命周期赋能服务的开始,是与企业的双向奔赴。作为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渠道、主平台、主阵地,浙大科技园依托概念验证中心、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持股平台、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一院一园一基金、西湖紫金实验室等六大抓手,与浙江大学创新资源深度链接,高效获取源头创新成果和源头项目,并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第一时间捕捉到前沿科技的火花,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



融合篇:孵化高潜种子项目



自源头项目萌芽,直至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乃至科技巨头,每阶段的发展轨迹,都需要“精准灌溉”。对于种子项目,浙大科技园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从资金扶持到技术指导,从市场推广到政策解读,全方位的服务赋能体系为种子项目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谈到园区孵化与赋能服务,云途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宇杰提到:“公司2018年入驻浙大科技园,从当时4个人的初创团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也建立了市级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在园期间,我们在创业培训、资源拓展、政策传递、项目申报等方面都受到很多支持,虽然现在的主要办公地点从园区迁出,但是注册地仍然保留在浙大科技园,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福地’。”


座谈会上,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梁林超谈到:“公司2020年入驻浙大科技园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目前还在园区办公,在园期间浙大科技园专业团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不少助力,最大帮助是介绍推进天使轮融资,希望后续还有机会持续发力,共同发展。”


为更好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浙大科技园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科创赋能体系,在深度孵化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有靶向科技企业孵化、有体系未来产业培育”,为企业在不同时期提供空间、创业辅导、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融资、国际合作等系列服务,形成完备的孵化环境,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创新篇:培育明星创业项目



除了火出圈的“杭州六小龙”以外,“浙大系”企业、“浙大系”校友网络分布版图庞大,成为了全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造就了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根系同生,共谋发展。浙大控股集团副总经理,浙大科技园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褚如辉认为,这种“浙大现象”需要“发现”的智慧,更需要“聚变”的勇气


1743126952467881.jpg


诸多明星项目的诞生更是浙大科技园实力的最好证明。通过长期的孵化和赋能,许多企业在浙大科技园的支持下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整数智能信息技术(杭州)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潘剑宜提出:“希望浙大科技园在未来能够发挥好中心平台的作用,将各行各业的‘浙大系’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对接,实现互利互惠、共同成长。”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打造高能级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孵化器实现标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经过多年服务创新创业的沉淀,浙江大学已经形成了六个一的“浙大模式”——一个理念,一个品牌,一种布局,一套政策,一个体系,一种文化。浙大科技园也一直在其中发挥着“双浙”优势,针对企业每个环节每种要素的难点痛点,力图通过不断优化创业赋能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浙大科技园与园区企业,正如根系与枝叶,唯有共生共荣,方能枝繁叶茂。服务科创二十余载,浙大科技园这座“龙巢基地”已在杭州、宁波、南昌等地设立18个创新项目载体,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累计孵化企业3000多家,培育大学生企业80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0多家,转化科技成果950多项,培育每日互动、艾罗能源等上市挂牌企业34家。


浙大科技园将持续优化服务生态,搭建资源融通平台,进一步提升源头项目的挖掘能力,为更多种子项目和明星项目提供成长的土壤,与企业携手打造“双向赋能”的创新发展共同体。以“发现”为翼,助力更多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以“融合”为基,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高效协同;以“创新”为魂,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活力,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