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医疗康复、工业搬运、军事消防应急,顺丰园区企业「太希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迈向市场化

发布时间:2023-03-01 阅读数:1119

还记得《流浪地球2》里的韩朵朵吗?太空电梯里,韩朵朵身穿酷炫机甲,以“一臂之力”击穿玻璃,与入侵者展开殊死搏斗。这是身为女战士韩朵朵的高光时刻,也是“外骨骼机器人”强悍实力的视觉印证。

事实上,这不是外骨骼机器人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1965年开始,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构想成为现实,在医疗康复、体力劳动、消防救灾中为使用者提供防护和外部助力,并已经有了多款迭代。


image.png
外骨骼机器人


从一开始上百公斤的笨重“设备”,到如今单手就能穿戴好的几公斤“装备”,外骨骼机器人从前经常被人诟病的重量问题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新材料、新技术的成熟也使成本连年降低。大众消费市场的大门,正向外骨骼机器人缓缓打开。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试图打破国外建立多年的技术壁垒。2020年11月成立于杭州的太希智能就是其中一家。


图片
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


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浙大科技园·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第一批入孵企业;专注于提供一站式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和工业机器人产品及配套解决方案,由留学生梁林超创办,团队核心成员均为90后海归硕士/博士留学生。通过智慧物流创新中心的孵化培育,太希先后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计划等科技企业资质,并与浙大系基金接洽天使轮融资。

从毕业到创业,3年跑出3款产品


目前,太希智能已经推出了3款产品:电动轮椅版外骨骼机器人、腰部有源外骨骼、无源外骨骼。其中,电动轮椅版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人体医疗康复,无源外骨骼则在森林消防、军用场景中使用。

太希智能选择拓展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主要产品的底气,源于其核心技术优势。

“最早我们就是在德国做双足机器人研发的。2015年,我们的核心团队就开始接触机器人。”太希智能CEO梁林超对36氪介绍道。


图片

太希智能CEO梁林超(中)

2020年,梁林超毕业于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研究双足人型机器人和外骨骼,随后带着自己的西门子工作经历回国创立了太希智能,创始团队中的多数成员都是梁林超的校友。

“在我们看来,外骨骼最大的需求在医疗康复养老和军工场景下增强体能这两个领域。”梁林超介绍道。目前已经投入生产的3个产品,分别针对以上需求开发。

其中可自主操控电动轮椅外骨骼,主要面向老年人康复方向,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可升降遥控电动轮椅的多功能技术,实现使用者自主控制机器人移动、站立、进行按摩、辅助伸展的康复任务。搭配碳酸锂电池,整体外观与轮椅相似。

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与电动轮椅外骨骼相似的同款产品,但功能性单一,价格也十分昂贵。往往一个最基础版本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就要十几万元。

“我们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销售价格能够比市场价降50%左右,大批量的价格还会降低。”据预估,量产增加后,太希智能低配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单价有可能低于15000元。

在梁林超的未来规划中,电动轮椅外骨骼产品将不止于代替假肢,而是要成为轻便好用的“双足机甲”。“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把双足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能够自行走路并且保持平衡的外骨骼机器人,让那些不能走路的人或康复患者穿上我们的外骨骼机器人之后,哪怕没有腿,也能够走路。”

除此之外,太希智能的另外一款有源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腰部助力有源外骨骼,也已经在工业领域运用于快递物流、建筑施工、石油勘探等高强度劳动力行业。它们主要功能是协助使用者增强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保护使用者的骨骼和肌肉,降低使用者罹患腰肌劳损的风险。

无源外骨骼作为目前市场认可度较高、技术处于行业前列的产品,已经在森林消防、应急救援、部队军用等野外场景下得到了使用和验证。相比市面上同质产品,质量更轻、结构更强、负重能力更强,用户普遍反馈效果显著。

“森林消防应急救援方面的外骨骼产品已经在进行小批量的量产,(近两年)市场更成熟了,我们的客户紧密程度也更高了,所以今年可能还会再上一个台阶。”梁林超介绍道。

除此之外,太希智能也在与同处浙大科技园·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的孵化企业,开展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在工业物流非标准化搬运场景下的应用探索。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尚属早期


Global Newswire数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亿美元。

这期间,不乏国际头部机器人制造商在资本市场吸睛一片,又黯然退后。日本的CYBERDYNE、以色列的ReWalk及美国的Ekso Bionics,都是其中的代表企业。如何解读市场利好是长期存在还是昙花一现,对所有外骨骼机器人制造商都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同时,受限于较高的价格和用户教育不足,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还只是释放了一小部分。

比如,相比国外,国内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对用工环境和社会保障重视程度不高,要进一步打开外骨骼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难度。


对于这一点,梁林超表示深有同感,也对市场需求抱有信心:“我们需要把成本降下来,能力提升上去,用户才会接受。首先是人工成本,一个工人一年平均5-10万,要去代替一个工人的话,价格肯定要更低;其次是提升效率的能力,让用户看到实际效果‘一个顶两个、三个’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使用。”

目前,太希智能主要将产品销售给B端和G端进行小批量生产和交付,“我们今年的重点是走前期产品量产和拓展渠道。希望在2023年,达到目标销售额100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A轮融资。”梁林超表示。

市场潜力摆在眼前,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是首要任务,扩大技术优势也是重中之重。“一是结构设计,第二是我们的机器人控制算法,这两个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太希智能成立之初所掌握的双足机器人核心技术,梁林超也有研发推进计划:“推进双足机器人这一板块也是今年的一个计划,我们希望让它实现动态平衡的能力,让它能够像人一样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