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企业如何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
第二次“习特会”将带来哪些机遇?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能有新作为?
11月10日,由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发起的“对话世界500强”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举行,来自国内11家世界500强企业研发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与浙大校领导、工研院、国际创新研究院和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和学部、院系领导及相关学科教授直接对话,共同勾绘产学研合作新蓝图。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副校长严建华出席活动。吴朝晖对学校与各企业的合作寄予厚望。他说,在未来“一带一路”全球化发展当中,中国财富在未来世界当中将占有很大比例,这对国内企业界人士来说是巨大的希望与挑战。同时,在教育界的我们也要思考这一问题,因为高校培养人才,而人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看现在到企业去看,看未来到高校去看。”吴朝晖指出,未来是一个全新定义的时代,新的产业、新的业态下,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携手,加强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营造创新生态。
“未来的竞争是体系和体系的竞争,生态和生态的竞争。特别是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进程当中,问题是综合性的,手段是综合性的,单一的企业无法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必须通过合作。”吴朝晖说,浙江大学在构建创新体系当中,也希望与各企业一起合作,特别是在浙江的合作。欢迎各企业到城西科创大走廊、紫金众创小镇落地,一起构建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
“互利、共赢、合作”,是500强企业讨论的核心词。“浙大有120年的历史积淀,而我们更看重的是浙大的创新能力。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止于一个单一的项目,一份合同,更希望是一个可持续性的创新平台。希望在长期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催生一些不一样的结果。”当天各企业方代表、LG 电子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全球副总裁彭培源说,“在这样的平台上,我们世界500强能够发挥出我们自己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与学校长期的交流,探讨出如何能够吸引到高校的高素质人才。”
与会各企业高管都表示,希望建立一种跨学院、跨公司的合作模式。浙大作为非盈利单位,可以搭建一个平台,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加入,围绕前沿性、交叉学科的一些问题,开展创新性的试验和合作,依靠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企业的产业力量,可以迅速完成技术的转化、落地,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这一点我很有感受,”活动的主要协助者、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王阳说,“世界500强在硅谷都有研发中心。硅谷怎么发展起来的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必定会有自己的硅谷,而杭州的定位就是这样的。浙江大学、阿里,然后再过去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眼光,在这样的地方先抢占制高点——既是人才的制高点,又是政策的制高点,而且处在浙商和长三角的生态圈里面——毕竟中国的发展是会引领全球的!”
副校长严建华向各位企业研发代表介绍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紫金众创小镇的建设情况以及浙大工程师学院和学校在新工程教育方面的尝试。他表示,世界500强企业是业界标杆,非常欢迎各世界500强企业到紫金众创小镇来,共同建立一个创新的孵化平台,通过交叉融合,催生化学反应,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与学校之间能够最大程度地互相补充,取得共赢。
除了创新方面的合作,学校和各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达成很多共识。飞利浦中国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王熙表示,企业并不是希望“拿了好东西就跑”,寻求的是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在中国的员工99%都是中国的。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创新模式和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给了外资企业来中国一个很好的平台,能让我们更接地气,使得我们不光是为业务的发展,也是为了本地人才的培养,使企业能够跟中国的社会共同成长。”王熙表示,现在对外企来说是一个转型的机会,“这次的‘习特会’为我们传递的信号就是互利、共赢,而不是谁想去统治或支配对方。”
多家企业都表示,在本公司中国区的研发团队当中,浙大毕业的校友占有很大比例。KLA-Tencor 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施嘉诺说,中国研发中心最优秀的一名工程师就是来自浙大的毕业生。浙大学生基础扎实,同时具有创新的眼光,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世界500强企业持续欢迎浙大的优秀毕业生的加入,也希望能通过更多深入的合作方式,为中国共同培养具有创新性领导力的科研人才。
引进人才的同时,500强企业的高端科研人才资源也可以回流到学校。霍尼韦尔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罗文中介绍说,500强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企业院士,其科研创新影响力在行业中的举足轻重。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后,这些企业院士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学校共享,势必在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学校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信息学部、工学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在场很多企业已与相关院系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会后,500强企业研发负责人还赴紫金众创小镇行了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