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园:搭建科技转化平台 助推师生创新创业

发布时间:2015-12-21 阅读数:3482

      浙大科技园自2000年创建以来,充分利用浙大科研、人才、文化等优势资源,积极整合政府、社会各类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浙大科技园已经成为具有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功能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搭建科技转化平台,助推师生创新创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杭州这座“繁华之城”的背后,无数创业者在这个城市里拼搏奋斗、默默付出,为了心中的梦想挥洒青春,挥洒血泪。而在这众多的创业者中,阿里巴巴马云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内涵,点燃了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梦想。

      随着阿里帝国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杭州作为创业的起点。如今,一大批“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司出现在“天堂硅谷”的版图,仿佛天上的星辰散落杭城的各个角落,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成为这座城市新的创业地标。

      作为浙江创业孵化之高地,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自2000年创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依托于浙江大学、充分利用浙大科研、人才、文化等优势资源而建立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坚持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师生创新创业。

      创业梦想的孵化器

      如果说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孵化器,硅谷的建立与发展,便是斯坦福大学科研与“实业”结合的典范。同样,浙大科技园孵化出的科技企业,也是以浙江大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在浙大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浙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培养出来的高新技术人才为基础,整合政府、社会各类资源,形成了一种科技和产业相结合的孵化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使浙江大学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与雄厚的科研水平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让浙大学子的创业梦有了创新的基础,得以落地生根。”浙大科技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葛朝阳说。

      浙大科技园,作为国内“老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早在2000年就申请成为我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园区之一。2001年全面启动建设,至2004年,68000平方米创业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坐落在杭州西溪路上的浙大科技园,占地52亩,依山而建,风景秀丽,是科技创业、区域创新的一片沃土。

      自创办以来,浙大科技园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大使命,严格遵循“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强化服务、孵小扶新”建设方针,积极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类资源,打造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现在,浙大科技园杭州主园区拥有创业场地68000平方米,累计入园创办企业1200多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900多家,转化以浙江大学为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800多项,园区就业人数累计超过2万人。浙江大学的相关教师、科技人员和学生在科技园专、兼职创新创业人员1000余人,为科技孵化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科技园根据学校总体部署,按照“一园多点”的原则,还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分园,例如:浙大科技园在浙江宁波、江西南昌、杭州滨江等地设立了科技园分园,搭建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服务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推动当地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好评。

      截至目前,浙大科技园累计已培育毕业企业近5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培育了斯凯网络、莱昂国际、佳和电气、浙达精益等8家上市公司。国芯科技、三色仪器、泛城科技、乐港科技、瑞弗科技等一批优秀高技术企业孵化毕业后陆续走向社会,通过大学科技园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下这个时代的底色。而“创新与创业”也一直是浙大科技园发展的核心,创新创业服务是园区的主要服务工作之一。从科技园建立以来,浙大科技园一直致力于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浙大师生创新创业和入园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优质服务。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整合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引进中介服务机构,在给入园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息网络等基础配套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投资融资、项目申报、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和人力资源等5大增值服务,即浙大科技园“一基础、五增值”的创业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除了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外,浙大科技园更注重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浙大科技园早在2009年就明确形成了一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12345”模式。即:坚持“1条主线”,即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平台优势、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面向“2个层面”,即在校大学生,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学毕业生;支持“3种形式”:支持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和自主创业三种形式;推出“4项举措”:“园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园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园政合作”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园内合作”创建支撑交流平台;落实“5项工作”,也就是项目、场地、资金、导师、培训五项重点工作。

      通过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截止2015年,浙大科技园累计注册创办大学生企业(不包括学生创业团队)450多家,在全国大学科技园中名列前茅。以杭州瑞弗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是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2013届博士生李响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低视力患者等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瑞杰珑”牌系列电子注视器已经远销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000万元,成为国际上注视器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科技成果的“转换器”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是一所基础坚实、科研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浙大科技园,背靠浙江大学得天独厚的技术研发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大力建设园区硬件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打造企业成长生态系统。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浙大科技园以“转化学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强机制创新,实现“产学研政介金”联动,建立起以“一平台、四驱动”,即以政策、研发、资本、服务四项驱动为核心内容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平台。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一个平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浙大科技园专门成立技术转移机构,从事学校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建立技术转移队伍,加强与各院系、研究所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衔接;建立企业需求项目库、科技成果项目库和行业技术专家库等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政策驱动”。2000年底,浙江大学出台了《关于浙江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在大学科技园创办科技孵化企业的若干规定》,明确制订政策支持教师、学生到科技园内创办科技企业、转化成果。2010年又制订教师队伍分类管理政策,专门设立技术推广岗位,鼓励一批教师创办孵化企业,从事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研发驱动”。一方面,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基地和实验设备,为入园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建立了浙大科技园“光与电技术开放实验室”、“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新材料技术实验室”和“动漫研发服务平台”四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动漫文创和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测试、试验服务。近年来每年为18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服务,每年完成测试、试验4000多项次,有效地促进了入园企业产品研发进度和孵化进程。

      “资本驱动”。设立1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并通过建立与“创业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联盟”两个联盟的合作,打造投融资平台,解决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问题。同时,每年举办多次“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会”,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与民间资本的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进程。

      “服务驱动”。依托科技园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对学校的科技项目到科技园内转化、产业化的,提供基础服务以及项目申报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创业辅导服务等各种增值服务,通过整合资源后的优质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

      师生共创的“青蓝计划”

      “在浙大科技园这个孵化器里,创业最多的是浙江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大约占了60%~70%,算得上是‘浙大系’的创业。”浙大科技园综合事务部部长於晓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创业模式,一种是大学生的创业团队,还有一种是教师带着学生创业。老师提供技术,占有企业部分股份,这在杭州称为‘青蓝计划’企业”。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推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支持举措,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 和创业孵化器一时间纷纷涌现,各种风投机构、知名投资人也都“入围”进行创业辅导,但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依旧居高不下,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大学生创业中90%多都是失败的,只有不到10%的少数大学生创业项目才能存活。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经验,为了降低创业的风险系数,浙大科技园积极实施“青蓝计划”,将传统的“师徒制”成功运用到创业领域。

      “青蓝计划”,取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古语,是杭州市2012年开始实施的重点支持扶植项目,具体是指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创办科技企业,鼓励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为出资,允许以股权质押形式进行融资,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知识与资本,创业与创新有机融合的创业计划。作为杭州市“青蓝计划”实施试点基地,浙大科技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光机电等新兴技术行业,短短3年时间,就已经创办青蓝计划企业160多家,占了杭州市青蓝计划总企业数的三分之一。

      “e-WORKS”创业实验室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浙江大学时,重点强调要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浙大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创业氛围十分浓厚,大学生创业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浙大科技园作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拥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整合资源能力的提升,浙大科技园已经成为创业者的乐园,创业梦想的孵化器。

      在“互联网+”创业浪潮下,众创空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加速器。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氛围,加速创业孵化进程,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创业服务,浙大科技园于2014年12月创建了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通过优化整合高校与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创业预孵化服务,以500万种子基金、免费孵化场地、1对1企业家导师指导以及相关政策优惠孵化扶植极具潜力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得以成型、孵化与快速发展。

      “e-WORKS创业实验室是一块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创业苗圃。创业需要激情和勇气,在大学生拥有创业激情和勇气的基础上,浙大科技园主动对接,主动帮助有创业念头的同学踏上‘e-WORKS创业实验室’这班列车。在这条创业路上,浙大科技园会不间断地给学生们的创业项目加油、加水,给予更大的支持,使这趟创业车越开越好,越开越顺。” 葛朝阳对此充满了信心。在他看来,e-WORKS创业实验室这样的“创业苗圃”,更加契合有创业梦想,第一次创业的大学生。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因为在这个“创业苗圃”里,大学生不需要考虑租房、资金等后顾之忧,还有社会知名企业家导师和园区内的创业辅导员进行指导,他们可以在这个苗圃里安心创业,茁壮成长。等到长大了,再移到广阔的“大田”——浙大科技园孵化器,开创另一番天地,即使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创业成本降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