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园企业董事长穿红马甲义务磨剪刀10年

发布时间:2014-07-21 阅读数:16888
 
  昨天一大早,一辆奥迪A4停在了杭州江干区采荷街道文体中心前,车主是38岁的程得集,他打开后备厢,搬出一张长条凳和一块磨刀石,套上红马褂,戴上小红帽,变成了磨剪刀的志愿者。
 
  菜刀、剪刀,一把接一把,程得集一直低着头,两手按着刀刃,在磨刀石上来回使劲,10多分钟,就磨好了三四把,分文不收。
 
  有居民问,“你们是哪的呀?”程得集说,“我们就是打工的。”
 
  又有居民问,“你们是专业磨刀的么?”程得集说,“我不是专业的,可是我们肯定是用心磨的。”
 
  低头磨刀的大小伙其实是杭州目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公司在浙大科技园,身家千万。
 
  怀揣8000元来杭打工的山里娃
 
  在驻杭党支部成了党员
 
  2004年,杭州采荷街道党支部名下挂靠了一个党组织——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安徽祁门历口镇,一个并不大的小镇却有不少青年小伙来到杭州打工,不少人集中在杭州城东江干四季青、采荷一带。成立党支部一来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二来也为在杭的历口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
 
  成立之初,党支部的成员5个人不到。
 
  2005年年初,29岁的程得集和镇上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着从信用社贷来的8000元和创业梦想,来到杭州。8000元能做什么呢?思来想去,程得集决定还是和许多老乡一样,开家小本经营的小店吧!开店的第一步就是找店面。程得集花5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踩着它,在大街小巷找寻合适的店面。只是自行车骑得屁股都起茧了,地段好租金又便宜的店面却还在半空飘。
 
  人生地不熟,到处碰壁时,程得集找到了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几番交谈,时任支部书记的汪国元觉得,这小伙是个实诚人。那时候的他甚至还不是一名党员。
 
  每月20日是党支部例行的学习时间,不是党员的程得集却总是风雨无阻来参加。“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后来听说我正在找店面,支部的老乡们陪着我一起出谋划策,选址合不合适,人流量够不够。甚至有开店经验的老乡还把进货渠道、超市货物的价格体系、怎么辨别真假烟,都手把手教我。”程得集说,就是在支部老乡们的帮衬下,小店总算开起来了。
 
  2008年,程得集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2010年,成为正式党员。
 
   3个人3小时磨刀300把
 
   没磨完的刀还打包带回去磨
 
  说到磨刀的志愿者服务,程得集说,这是支部刚成立的时候就定下的传统,到他这儿,算是传承吧。
 
  “支部成立的时候,街道党员管理中心组织大家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问我能提供什么服务。我们来杭州之前都是村里种地的庄稼汉子,要手艺没手艺要技术没技术,还真没拿得出手的活。老书记想来想去,就想起来磨刀这手艺了,城里人不知道去哪磨刀么,我们正好会呀。”程得集笑说,那时老家的庄稼汉子还要到上山砍柴,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磨柴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磨刀是熟能生巧的事。”这磨刀的服务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大老远的都有人送刀过来。
 
  采荷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的何冰副主任认识程得集七八年了,他说程得集和他的党支部真的是把磨刀这件事当成一件大事儿在做的。
 
  “每个月20日上午半天,他们党支部都要派3人小组去吴山广场义务磨剪刀。从8:30到11:30,3个人一刻不停,能磨300多把刀,还有一大帮人在后头排队。不少人是从萧山、滨江赶来的。”何冰说,为了不辜负大家,那天,程得集和同伴愣是把没磨完的刀装在麻袋里扛回来,第二天又组织3个党员过来磨,磨了一天把刀都磨好后,再一个一个通知人家过来拿刀。
 
  “实诚!”何冰这么评价程得集和他的党支部成员。“党支部里的这些成员们,有的只是普通的建筑工人,有的是饭店服务员,耽误一天工作是要扣工钱的,可只要是轮到他们值班要义务磨刀服务了,都是二话不说请了假过来的。”
 
  2013年,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换届选举,程得集成为了新一届党支部书记。程得集说,交接时,老支书一再叮嘱,磨刀的服务一定要坚持下去。到今年,这个党支部的磨刀服务已经坚持了10个年头。
 
  老百姓主动给他扇扇子
 
  这享受磨刀时有,当老板时没有
 
  创业的初期是艰辛的,租不起房子,晚上就直接在小店地上打地铺。小店利润薄,程得集和老婆只好多花时间,不错过任何赢利的机会。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熬到三四点,两个人轮流顾店。
 
  辛苦经营之下,小店变成了大店。可是随着儿子的出生,程得集觉得身上的担子又重了。把店交给老婆,他又开始往外跑。在四季青卖过衣服,在汽车东站卖过鞋,但都没什么起色。直到2007年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数字医疗行业。
 
  一番打拼有所积累后,2009年3月,程得集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创业园成立了杭州目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医疗投资、管理、医疗数字化新型设备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如今的程得集已是身家千万的董事长。
 
  看看程得集的右手,磨刀磨出的3个老茧到现在都还有。问程得集,为什么直到现在还要自己带着支部的成员,亲手给大伙磨刀?
 
  程得集说了一件事:一个大夏天,他带着成员到防空洞给大伙义务磨刀,一刻不停的磨刀加上天热,脸上的汗是滴答滴答,可根本没手擦汗。一旁的市民看不下去了,站在边上主动给他扇扇子。
 
  “那一刻我这心舒坦呀,凉风习习,觉得自己是真的融入到杭州了,杭州老百姓是真把我当自家人了。”程得集到现在都记得这一幕,他说那一刻,在杭州他找到了归属感,这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山里娃成了身家千万的董事长
 
  他要带着老乡更好生活
 
  程得集说,之所以还一直坚持亲手磨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提醒自己不能忘本。
 
  从2004年到现在,这个小镇驻杭州的党支部已经帮助老家300多人在杭州找到了工作,还解决协调了不少纠纷。
 
  “有老乡租了农民房的一个门面开小店,签了3年合约,可小店开了不到一年,房东就临时变卦,不租了,房子要重新拆建。几次协商不成之后,老乡找到了我们支部。”程得集说,后来在采荷街道党支部的帮助下,终于和房东协商成功,获得了合理的补偿。
 
“不说别的,2009年我的企业准备入驻到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创业园,当时入园门槛颇高,是我们支部书记和采荷街道党支部的亲自推荐,才有了后来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程得集觉得,他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安徽祁门历口驻杭州党支部,带着在杭州的老乡们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