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园创业沙龙——与“死神”赛跑 创业企业何时盈利?

发布时间:2012-03-12 阅读数:4205

    2012年3月7日,传媒梦工场在浙大科技园创业青年交流活动中心举行了中国首届新媒体创业大赛创业经验分享沙龙,主题为《与“死神”赛跑 创业企业何时该盈利?》
    现场到会的嘉宾有浙商杂志执行主编何晓春、杭州嘉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钢针、鼎聚投资副总牟颖、杭州维嘉实业投资公司董事朱晓鸣、猜猜街ceo彭毅、Pphere ceo李光耀、狗狗运动会ceo鲍挺、美食行ceo 龙井、挖财网COO全云峰、浙商少帅会秘书长郎赢旻、传媒梦工场项目孵化人杨轩等。
各路嘉宾踊跃发言,分享经验,精彩纷呈。下面是各位创业“达人”的“牛言”,分享给大家:
    鼎聚投资副总牟颖:创业团队的盈利周期与其行业性质有关,投资机构的底线就是创业团队的底线。如果连创业者都坚持不下去,那投资机构有什么理由再坚持下去?我们与创业团队容忍度一样,创始人能容忍多久,我们就能容忍多久。创业者也需要先思考:投资机构的需要和诉求是什么?当然,领域、行业、风格不同会有差异。这个问题想好了,双方取得共识,成功合作的机会就更大。投资机构不关心这个企业是否能成为百年企业,只关心变现和盈利。你想找投资人投钱给你,先证明自己有价值再谈,给投资人明确地期望,在可预期的未来是否可以说服自己、团队和投资人这很重要。
    经纬创投投资经理汪军:我们在内部讨论案子时,常常会提一个问题;我们要投的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够他们用多久?至于我们会投什么公司,取决于公司的定位,投资基金创始人的偏好往往会决定基金会投什么;就我们机构而言,专注于互联网、无线、清洁能源、消费升级等很多领域,之所以开这么多领域也是为了给自己留口子,什么都能看看。对于一个产业或者企业的判断,我们常常会先看美国,看看各种模式的性质。有一些模式是要先烧钱,有一些则是直接赚钱。一开始就赚钱的,我们不一定会投,要看其是否有持续赚钱的能力或者有没有在这种模式下盈利能力更好的。而烧钱的,比如医药企业,它们研发、试错的过程是必须的。总之投还是不投,要讲“企业相对论“。
    搜道网创始人金海龙:我们的公司有特殊性,我们一直不缺钱。公司在08年12月31日成立的原因其实是钱当时已经到账了公司必须要注册。3年来我们花了2000万不到一点,累计的收入是800万左右,我们的数据可以公开,去年我们是净亏500万,但是在账面上是一直有钱进来。但关于创业,我有一些想法可以分享:创业过程中目标、想法要坚定,随着投资者的进入,肯定对创业者有冲击和影响,我们需要做出相对的调整。我们不能去说投资者的想法准或者不准,因为这对他们无关紧要,但却对创业者非常要紧。过去一两年里有很多投资人来问我“你们为什么不做团购”,我想说的是“淘宝不做的,我们就不做;淘宝做了的,我们跟着做也赢不了”,创业者总是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优势,但“模式”在中国永远不会是优势,因为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树立自己的壁垒,大家都抄的话,最后必然进入血拼的状态,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创业归根到底是靠人。很多投资人会顾虑创业者的性格等因素,因为这跟团队结构会有关系。我目前这个团队,现在只有一个总监,3个副总,一个总裁,我自己只担任创始人搞协调工作,主要是战略方面的,他们之前在其他公司基本都是总经理,之前都有过深度接触,投资人因此也相信我们能走下去,而不用害怕说一个看上去很豪华的团队,过了几年反而分崩离析开始争权夺利的。团队从来都是投资人重视的要素,业内有很多投资人就说过投资三要素是“团队、团队和团队”,因为对他们而言,钱甚至方向都不是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你拿天使投资的钱就是为了完成你的试错过程,这个过程根据你行业的不同有差异,关键是作为创始人的你能否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我们自己完成的融资过程来看,投资人很看重考察我们的团队,包括其过往经历、是否步调一致等等。还有,作为一个战略制定者,我觉得有时候要学着勇于否定自己。我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状况更改一些策略,但我们要告诉投资人,大方向是没有问题。搜到网现在每天有二三十万的流量,不算很大。但投资人很清楚比起单纯的流量,你能否为用户创造价值,进行数据之类的深度挖掘才更重要。你的用户和商家的价值都是一致的,不一致的话说明哪里出现了问题。至于模式,我们其实很少向投资人讲模式,因为说实话投资人里80%都是打酱油的。我们去年总共接待了大概50批次的投资人,出于礼节我们都进行了接待;但那些愿意投的都是真正对你的企业感兴趣的,最后成功合作的其实都是一个小时之内谈好拍板的。我们公司第一次融资是1000万加上政府配套的300万,当初还有一些故事,当时推来推去的当中一些钱我们没要,给了(投资人)49%,今年做了一次回购,前面投资者大概是25%,原始股份的25%,经过稀释后是20%,我们是按之前约定好的价格回购的。对于创业者来说不是什么钱都该拿的,要勇于否定自己,不断给用户创造价值。用户需求应该是与创业者一致的,如果不一致,想办法让他一致。
    浙江嘉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楼钢针:在资本和项目相亲的时候要把自身的期望值降低。我有一次半小时收购了一个公司,收购之后保证核心人员不变动,然后我告诉他们握给你们这笔钱让你们5年内亏完。这是一种充分信任和放权,结果半年之后除了赚回我投资的那部分钱,还多赚了500万。员工指着鼻子骂你的时候,如果真是你错了,你要有当面道歉的气度。
    创业最主要的三个因素:钱、事、人。钱:你有多少钱、钱的来源是何处,会决定你在商场竞争中的忍耐力如何。事:创业者要考虑首要事情主要可以归纳为这几个问题:市场的容量有多大?我们凭什么投资给你?你有什么手段把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夺过来?人:主要是针对你的团队、人才的培养,我们要的是合作者而非单纯的员工,当你的下属都很牛的时候,你自然就很牛了,所以永远不要吝啬对下属的培养。关于团队的忠诚度,你帮助让他们的生活、事业的目标都达成了,他们自然会跟着你。我们跟客户去谈,其实“生命“只有5分钟,要是5分钟之内你没法让客户明白你的意思或者没法说服你的客户,那就基本搞不定了。客户的需求其实就是两类:量和品牌价值。作为一家服务性科技解决公司,当客户来找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先问他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结合我们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能不能帮助他们达成目标,如果不行,我们会向他们介绍别家;要合作的话,我们会把我们的资源都放在桌上,会和客户共担风险,合作必须要真诚,双方尽可能在同一个节奏上。
    我们的合作模式和现在大部分电商用的模式不同,看上去有些怪;随着合作进程的深入,我们的比例会不断下降,因为市场蛋糕已经做大了,我们拿到的实际量已经比一开始大多了。我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对赌“,商场就是这样,冒风险越大,收益就越大。
    美食行CEO龙井:我们的产品是手机分享软件,上个月刚刚推出我们的网站,现在也有了基于ios和安卓系统的客户端。我的首次创业是05年,做的是垂直搜索,到07年卖给了口碑网;去年我们开始做美食社区,一路上也有过跌跌撞撞。个人对创业的感悟,是觉得需要坚持、调整,人员的执行力需要更快、素质需要更高。我们美食行目前无营收。我觉得互联网前期是积累用户的过程,然后再考虑盈利模式。 这里我说一个朋友的故事,他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拉上上下铺两个兄弟一起创业,这期间,一年半左右换了十多个项目,一旦发现不合适有问题就调整,最终做了美团网,10个月快速积累了200万用户,然后变现。我觉得,创业需要坚持寻找好的方向,不断试错,创业的路上充满很多未知,需要我们不断调试。 创业有两种类型,精确分析商业模式是一种类型,不断试错也是一种类型。我觉得没有用户积累就考虑商业模式是一纸空谈,模式基于用户基础之下考虑。 比如之前酷讯做了团购的代金券,他的商业模式想得非常清楚,可是没有用户买单。创业阶段,你选了一个方向,然后就取决于你付出多少努力。方向可以说是经验,也可以是试错成本。
    猜猜街CEO彭毅:如果商业模式的假设没有做好,对客户调研,目标市场目标价值都是错的。前提假设是错的,整个推理就错了。就像主题先行,比如方舟子,先假定韩寒代写了,然后去找代写的证据。罗素说过,从一个错误的方向,怎么也去不了对的地方。好的模式和差的模式本身差别就很大。用户量不代表收益率。我们有62万用户但收益只有105块。在这里我敢说,一千万的用户量在中国也不是大数量,能不能盈利关键取决于你的用户性质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