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得到了协调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示范。但我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一、现有问题
1、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各方面未能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但各级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往往更多地强调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加,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区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却明显滞后,或者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资源不断枯竭,环境、生态继续恶化,经济与环境两者之间矛盾尖锐。这种情形,即使在已建设多年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一定程度上也同样存在。
2、党委政府任期的年限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存在矛盾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需要许多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可持续发展工作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主导力量的党委政府每5年为一届,这就常常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因政府换届而受到影响。
3、实验区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
实验区建设的启动,加快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但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阶段,资源利用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处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生产阶段。这就需要通过加快技术更新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式发展。
4、“重创建,轻管理”的问题有待改善
虽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建工作已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可,但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 “重创建,轻管理”,在获得称号后不再继续重视实验区的建设工作。有的实验区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视形象工程,而对理念的更新和后续管理关注不够,使得很多工程发挥不了最大效益,造成资源浪费。
二、遇到的困难
1、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省科技厅对实验区每年只能投入少量经费作为引导资助,实验区更多的建设工作主要依靠地方投入,一些地方领导对实验区建设重视不够,没有将实验区后期建设纳入当地政府日常工作主要议程,缺乏有力组织与落实措施,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对实验区建设片面依赖省科技厅的投入。
2、监管难以及时到位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缺少具体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另一方面,由于经费和人力有限,只能依靠中期考核与年报方式进行监管,无法及时密切跟进关注。
三、对策建议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实验区全面可持续发展
加强部门协调能力建设。实验区建设是一个全局性和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合作,但由于行政部门间条块分割,沟通不力,遇到棘手事件就互相踢皮球。建立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可以减少决策过程中的部门利益行为,使政策措施更为科学合理,从而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验区领导小组可下设两个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设科技部门,项目推进办公室设发改部门。
加快专家支持系统建设。实验区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支撑,实验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专家出谋划策。为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尽快组建省可持续发展专家组,为实验区建设管理和理论研究提供智力保证。
完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修订《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浙科发社[2002]296号),加强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实验区建设在推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
2、加强科技和人才保障,不断提高实验区发展后劲
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验区建设要重视科技创新。要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制定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有重点地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快教育发展,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加紧高新技术领域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各学科领域成效显著、起骨干作用的高层次中青年专家,发掘人力资源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中的巨大潜力。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实验区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资金筹措应坚持“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个人捐助为补”的原则,努力争取国家、省有关社会发展与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支持。
在科技发展基金中,设立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重点扶持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关键性瓶颈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与应用,对列入国家和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科技计划的项目进行匹配支持。
加大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将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激活民间投资,进行招商引资,多渠道、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积极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补偿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对生态补偿的调控手段。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收费制度,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节约了环境容量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生态补偿,对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优先纳入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以扶持。
4、完善考核指标,提高实验区建设工作积极性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淡化GDP指标。过分强调GDP增长,一味维持GDP高增长,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违背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改变当地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增加绿色GDP考核、居民幸福指数考核,将自然资源、环境因素和经济发展方式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变相应的政府职能角色,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促进实验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5、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区域间的合作愈发重要。开展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近年来,国际合作在推动能源、水资源与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今后应鼓励实验区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学习新理念和新技术,创新制度。通过对外交流和合作,还可开拓国际援助渠道,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及优惠贷款。